#洞見Podcast
英國與台灣的共通點,可能成為絕佳疫情實驗場,英國研究可以為我們帶來哪些有價值的理解呢?
#實驗一:第一劑與第二劑之間可以間隔多久?
#實驗二:疫苗對變種病毒有沒有用?
#實驗三:變種病毒的其他特性
#實驗四:面對變種病毒以及疫苗施打,封鎖要持續到什麼時候?
=======
Podcast 連結請參考:
📻SoundOn: https://bit.ly/2ORxyjU
📻Apple Podcast: https://apple.co/2Zfw74B
📻Spotify: https://spoti.fi/2Pnj5Mx
📻Google Podcast: 關鍵字搜尋“洞見國際事務
📻KKBox: https://rb.gy/h9nd8g
#夠多的病例、島嶼地形、健保制度=完整的實驗空間
疫情實驗場聽起來有點讓人難過。如果英國完全像台灣,那麼就會欠缺病例數據,無法測試與監測病毒與疫苗對人類的影響。但因為英國病例超多,地理上又是島嶼,在簽證制度上又不像歐盟國家完全來去自由沒有管制。更重要的是,英國也有跟台灣相似的普遍國民健康保險制度,讓醫療數據的取得與病例的追蹤更加便利。
這些數據與追蹤的完整性,讓英國的疫情研究更有效率,例如能夠發現英國的變種病毒,雖然並非好消息,但完整的資訊鏈功不可沒。
#英國疫情是沈重代價
這些因素的結合,讓英國成為實驗疫情發展與疫苗效果的絕佳實驗場。這個稱號是有沈重代價的。截至目前為止,英國已經有超過十萬人死於新冠肺炎,這是地表最高的人均新冠死亡率。同時英國也已經進入第三次的全國性封城,而專家認為這次封城如果四月結束,可能都是樂觀的。
#健保制度是效率保證
但另外一方面,英國也有非常驚人的疫苗施打效率。截至目前為止,英國已經有680萬人接受過第一劑的疫苗,47萬人完成了兩劑的疫苗注射。從人均疫苗接種數來看,英國的效率遠高於美國與任何歐洲國家。這樣的效率要歸功於國民健保的醫保制度,有完整的由上至下一條鞭指揮鏈,讓疫苗一聲令下就可以把疫苗施打推廣出去。英國衛生部門規劃,二月中以前,要讓1500萬人施打完第一劑的疫苗,這是超過台灣一半的人口。
#實驗一:第一劑與第二劑之間可以間隔多久?
為了要達成1500萬人施打第一劑的目標,延後了第二劑施打的時程。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,目前英國施打完第一劑與兩劑都打完的人數落差來到六百萬,兩劑都打完的人數只是零頭。專家推測,這中間的時間間隔落差可能長達12週,而目前英國醫藥協會建議都是兩劑之間間隔應該為六週之內。
這樣的間隔,意味著英國政府是想用第一劑至少能夠降低一定機率的感染率,來減緩疫情擴散的速度,那只要被傳染的人數低於治癒與死亡的人數,這個疫情就可能提早結束。而同時如果延後12週再打第二劑疫苗也還是有效,那就意味著疫苗施打的策略可以有不同的安排,例如全力拼第一劑疫苗的普及化,第二劑可以稍微延後。
至於這個實驗結果會是什麼,很多國家都在看。
#實驗二:疫苗對變種病毒有沒有用?
英國研究顯示,變種病毒的傳染能力比原本的病毒提高了30-70%不等,而疫苗公司目前的判斷是,現有疫苗對於變種病毒仍然有效。只是這個宣稱從來沒有在真實世界裡面被證實。而英國由於更高更好的疫苗施打效率,以及完整的病毒與疫情資訊,將可能成為最早證實這件事情的國家。
#實驗三:變種病毒的其他特性
目前英國研究的初步結果已經證實,變種疫苗對小孩的傳染力更高。而16歲以下的小孩目前是不能施打疫苗的,這對於疫情控制來說,顯然是一個重要的破口。除此之外,英國研究目前也已經顯示,變種病毒有更高的致死率。這些發現都有可能改變我們因應疫情的方式。
#實驗四:面對變種病毒以及疫苗施打,封鎖要持續到什麼時候?
顯然我們面對著兩個狀況,一個是變種病毒有更高的傳染力跟致死率,另一個則是疫苗施打開始有更多人擁有免疫能力。那到底要封鎖到何時才能解封?儘管目前英國的疫情案例已經隨著封城開始下降,但是考量到疫苗無法百分之百免疫,而且施打的速度還是不可能馬上讓所有人免疫,英國專家建議,不但封城結束的時間不能早於四月,更要在解封之後,持續力行戴口罩跟社交距離。
參考來源:華盛頓郵報
https://www.washingtonpost.com/world/europe/uk-variant-covid-vaccines/2021/01/26/03533f3a-5ca0-11eb-a849-6f9423a75ffd_story.html